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介入国内市场前,东方日升在国外投资建设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达100兆瓦。
有欧美媒体曾经说过,世界光伏产业是欧美政府用250亿美元补贴支撑起来的。中国光伏产业的膨胀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第一条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2002年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投产,开始是亏损的,2004年无锡尚德的利润号称2000万美元,2005年12月尚德电力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融资4亿美元。
有人趋之若鹜,政府大力相助,这个产业不火就奇怪了。换言之,中国光伏产业产品具有的竞争力,令这些欧美行业巨头不得不求助于政治手段。光伏产品与电梯类似,产品最终在现场安装成型,这个环节只有在美国当地完成,美国本土客户和安装服务商是中国组件的最大受益者当年国家对家电行业也曾进行过类似调整,但最后扶持的企业基本上全部破产,崛起的家电企业全属不扶持行列,光伏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终端利用环节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光伏企业市场在外的现状,应该通过适当补贴促进产品需求增长。
【当事者说】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施正荣中国对世界光伏产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个行业肯定是要整合的。尚德电力原副总裁陈晓东凡是这一次逃不过厄运的,都是成本降不下来。不过,下游水好,但若人人瓢饮,也会引发危机。
其中,光伏电站开发就格外受青睐。有分析认为,进入门槛低、赢利能力提升是电站开发受捧的主要原因。招商局新能源分别与中利科技、海润光伏、正信光伏、保利协鑫、正泰新能源签订共计3.1吉瓦电站开发合约等。明年上半年或将是行业最差的时期。
光伏产业的深秋,电站开发的春天。12月11日,在由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举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2IntersolarChina研讨会上,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已具备核心条件,而且,随着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下游光伏电站开发商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
无效扩产转为固定资产,当销量下滑的时候,产品转至存货,存货大幅增加,现金流持续恶化,销售净利润下滑。而受欧美双反的影响,这个市场容量在明年的下滑还有可能加速。此外,王海生指出,由于目前国内光伏电站产业链已相对成熟,国内电站开发已具备了核心条件。预测2012年的增速将减至13%。
电站开发受资本青睐光伏制造业生存艰难,使得很多光伏制造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到下游。但随着政策的愈加明朗,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挤压,明年上半年或将迎来光伏产能退出潮。而这无疑也给其他电站开发商树立了信心。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这些合作全面开始落实,国内部分有实力的电站开发商将通过出售电站资产获得快速回报。
明年上半年或现拐点为了拯救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危机,我国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对企业进行紧急救助。据了解,目前多家大型央企都在积极通过合作开发的模式投资布局光伏电站。
在市场需求方面,全球总需求将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供给方面,王海生预计,受全球市场需求减缓的影响,国内厂商产能将降至30~40吉瓦。
以产能最为繁荣的组件市场为例,2010年全球组件市场增速高达151%,2011年下滑了两倍之多,只有53%。如今,光伏企业竞相加入下游光伏电站建设,一窝蜂的涌入很有可能重演上游多晶硅市场的悲剧,甚至有的光伏企业抱着赌一把的心理,举债投资,拖延货款,而一旦其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危机。小型厂(100兆瓦以下)60%~80%退出。而且,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电网企业态度的转变,电站的投资风险降低,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投资商的热情招商局新能源分别与中利科技、海润光伏、正信光伏、保利协鑫、正泰新能源签订共计3.1吉瓦电站开发合约等。据了解,目前多家大型央企都在积极通过合作开发的模式投资布局光伏电站。
明年上半年或现拐点为了拯救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危机,我国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对企业进行紧急救助。其中,光伏电站开发就格外受青睐。
明年上半年或将是行业最差的时期。但王海生认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大规模退出浪潮仍然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到来。
如中广核太阳能美国公司与中利科技拟定2012~2015年在美国开发约500兆瓦光伏电站。预计产能达到吉瓦量级的大厂将有10%~20%退出。
而受欧美双反的影响,这个市场容量在明年的下滑还有可能加速。在企业业绩和赢利能力方面,短期内并不会得到改善。但随着政策的愈加明朗,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挤压,明年上半年或将迎来光伏产能退出潮。无效扩产转为固定资产,当销量下滑的时候,产品转至存货,存货大幅增加,现金流持续恶化,销售净利润下滑。
供给方面,王海生预计,受全球市场需求减缓的影响,国内厂商产能将降至30~40吉瓦。以产能最为繁荣的组件市场为例,2010年全球组件市场增速高达151%,2011年下滑了两倍之多,只有53%。
王海生指出,虽然今年光伏企业亏损严重,但鉴于前期投入巨大,很多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退出,所以,目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光伏企业退出。有分析认为,进入门槛低、赢利能力提升是电站开发受捧的主要原因。
如今,光伏企业竞相加入下游光伏电站建设,一窝蜂的涌入很有可能重演上游多晶硅市场的悲剧,甚至有的光伏企业抱着赌一把的心理,举债投资,拖延货款,而一旦其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危机。不过,下游水好,但若人人瓢饮,也会引发危机。
12月11日,在由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举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2IntersolarChina研讨会上,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已具备核心条件,而且,随着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下游光伏电站开发商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中型厂(100~500兆瓦量级)30%退出。光伏产业的深秋,电站开发的春天。在市场需求方面,全球总需求将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小型厂(100兆瓦以下)60%~80%退出。预测2012年的增速将减至13%。
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这些合作全面开始落实,国内部分有实力的电站开发商将通过出售电站资产获得快速回报。此外,王海生指出,由于目前国内光伏电站产业链已相对成熟,国内电站开发已具备了核心条件。
而且,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电网企业态度的转变,电站的投资风险降低,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投资商的热情。电站开发受资本青睐光伏制造业生存艰难,使得很多光伏制造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到下游。